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 中学化学基本要求教学方法5篇( 五 )


归纳方法之三是键线递进法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多 , 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 。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 , 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 , 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 。在归纳整理中 , 可以牺牲一些具体细节 , 突出主要内容 。“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 。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 。
在高三总复习阶段 , 更需要学生作类似联想和归纳总结 。
二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
⒈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 , 注重定性分析 , 以形象思维为主 , 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 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 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 , 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 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 。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 , 还有定量分析 , 除形象思维侧重抽象思维 , 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 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 , 发展智能 。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 , 理论性又较强 , 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 , 学生一时不适应 , 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 , 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
⒉进度快 , 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 , 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 , 在往后的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 , 而进入高中以后 , 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 , 进度加快 , 化学方程式增多 , 多数反应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 , 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 , 如果不及时消化 , 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 , 如高一Cl2的实验室制法 , Cl2与水、碱的反应 , 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 , 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 深感难掌握、难记忆 , 不太适应 。
3 。内涵深 , 联系广
如摩尔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 , 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 , 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 。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 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 ,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 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 , 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 , 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 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
⒋抓典型 , 带一族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 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 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 , 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 , 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 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
三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 。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 , 理论性不强 , 抽象程度不高 。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 , 深广度明显加深 , 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 , 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 , 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 , 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 , 抽象程度高 , 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
2 。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 , 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 , 抓进度 , 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 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 , 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 , 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衔接 , 就开快车 , 抓进度 。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 , 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 , 课堂欠活跃 , 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 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