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养孩子?

为什么生活富足了, 孩子却不快乐?
家长的补偿心理妨碍孩子内心成长
富裕家庭的父母总是工作繁忙, 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出于补偿心理, 他们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 这等于在情绪上离弃了他们的孩子, 鼓励孩子抛弃内在的成长, 让他们依赖他人和有形的物质来找到自我 。
拜金和物化带给孩子错误价值观
拜金代表人们多容易选择简单的物质诱惑, 而忘却复杂的人际关系 。 随着孩子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 并对他人的需要漠不关心, 拜金主义吸走了人生的目标和利他主义 。 拜金主义把我们最宝贵的人际关系物化, 传递给孩子错误的价值观 。
“购物治疗”妨碍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
很多人听说过“购物治疗”这个名词, 但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若必须靠着逛街购物来发展人际关系并只能在卖场上才能展现自己的实力, 或 当购物被视为减压的方式时, 就大有问题了 。 这不仅可能令孩子趋于拜金, 也会妨碍她们发展处理哀伤情绪的能力 。 遭遇问题应该要透过思考、洞察力和同理心来处 理, 而不是靠鞋子和皮包来解决 。
拜金又强调竞争成为富裕家庭的通病
拜金和竞争是一体的两面, 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在竞争上是许多富裕家庭的通病 。 有报告表明, 拜金特质高的大学生, 选择“超越别人”的可能性, 远高过与朋友携手合作 。 倘若父母没有强调品德与成就之间的平衡, 孩子在竞争时甚至可能欺骗他们最好的朋友 。
父母过度介入造成孩子不能快乐自我成长
由于外在饱受溺爱、呵护、压力, 以及无微不至的管理, 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内在成长的机会 。 当父母坚持要在孩子身上复制大人自己的兴趣、价值观, 甚至职业时, 就会徒劳无功并且阻碍孩子 。

富裕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养孩子?

文章插图


富裕时代, 我们应该怎样养孩子?
制定合理家规, 耐心实行
【富裕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养孩子?】 在富裕家庭里, 纪律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 当时间成为家中最被重视的价值时, 既花力气, 却无法立刻收到成效的工作就常被搁置一旁 。 因 此, 如果孩子没有在吃完早餐后顺手清理盘子, 家里的仆人会做, 忙碌的父母通常会对自己没时间多和儿女相处而感到内疚, 所以很少会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冲突 和愤怒上, 忽略掉纪律问题 。 结果是孩子没有学到如何负起责任、克制冲动或为他人着想, 这对青少年是非常危险的 。 父母应该订出一套清楚、坚定和公正的家规让 孩子遵守, 如此可避免关于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的争论 。
挑战“多多益善”的价值观
了解并认清“富裕文化”会带来的挑战, 积极地面对并处理他们, 会让你的教养更有效!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养方式, 不人云亦云 。 相信许多 父母对于富裕社区过度强调“多多益善”的价值观感觉不安, 但却选择保持缄默, 以免沦为不合群的异类 。 如同孩子觉得他们是在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们也需要感受 到我们的教养选择是发自真诚内心的深处 。 如果你不同意社区和学校的政策, 就要大声说出来 。 只要思虑周详的人们愿意投入, 就会推动社区重要的变革 。
鼓励孩子发展“内在激励”
内在激励是指促使孩子从事让自己获得满足的活动, 是促使孩子发掘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嗜好的推动力, 也是所有真正学习的基础 。 相对于 内在的激励可促使孩子自发地学习, 外在的奖励则能够驱使孩子参与活动, 从中获得某些相关的收获, 例如成绩、奖品、地方报纸报道 。 外在激励带给孩子最宝贵的 不是获得学习经验, 而是伴随而来的好处, 因此反而剥夺了学习的兴奋 。 外在的激励容易将表现与学习混为一谈, 与接受内在激励的孩子相比, 这么做的结果是造成 更低的成绩, 更低的成就评量、更低落的学习兴趣、更差的创造力, 以及更大的心理创伤 。
教养以中立的交流方式进行
温情是随着子女的成长, 父母以不同层次和不断演进的亲情交流方式, 所展现的参与、了解、接纳和关爱的感情 。 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孩 子调适性通常较佳, 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交流是持续而连贯的, 不管用哪种方式教养孩子, 教养天平的两端分别是过度干预、侵犯、羁绊和批评、抗拒, 最适当的亲情 交流方式是中立且不偏不倚 。 因此, 如何将教养的天平维持在这个范围内, 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