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是“妈不想让你成为我这样的人”


有一种爱是“妈不想让你成为我这样的人”

文章插图

有一种爱 , 叫做“妈不想让你成为我这样的人”
1
有一天和妈在电话里聊我小时候频频遭到“毒打”的经历:
数学考到95分要被扇耳光;
语文生字写得马虎要被掐大腿内侧;
有时候放学后贪玩耽误了写作业 , 屁股被打得又高又肿 , 第二天都没办法坐在班里的座椅上 。
往昔凄惨的镜头全堆在眼前 , 我怪里怪气地嘲讽妈:“妈 , 听过那个笑话吗?世界上笨鸟有三种 , 一种是先飞的 , 一种是嫌累不飞的 , 还有一种自己不飞 , 就在窝里下个蛋 , 让下一代使劲飞 。 ”电话那一端不语 , 我咄咄逼人地继续讲 , “妈 , 还记得那年就因为我写字慢 , 你拿着不锈钢椅子毫不含糊地冲我砸过来吗?”
妈沉默了许久 , 说:“孩子 , 妈记得 。 ”
几天后接到妈的电话 , 我正在上班 , 背景音响吵得厉害 , 我心不在焉地让她快点讲 。
妈说:“就给我两分钟 , 刚从报纸上读到一段话 , 说得挺好 , 我记性不好要赶快说给你听 , 咳咳 , ‘孩子 ,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 , 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 而是因为 , 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 而不是被迫谋生 。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 , 你就有成就感 。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 , 不剥夺你的生活 , 你就有尊严 。 成就感和尊严 , 给你快乐 。 ’这人说得有道理 , 妈嘴笨说不出这样的话 , 但是孩子啊 , 你原谅妈妈吧 , 当年打你的时候 , 我心里认的也是这个理 , 妈只不过不想让你成为我这样的人 。 ”
2
妈是什么样的人呢?
妈是六零后出生的那一代 , 成长于“文化大革命”的末期 , 贫穷是整个社会共有的症候 , 物质上吃定量供应的二米饭和窝窝头 , 精神上只有小人书和黑白的革命教育片 。
妈是家中的老二 , 是最肯吃苦的帮手 , 冬天在雪地里捡煤球捡到手生冻疮 , 夏天编草鞋草绳搓出一手老茧 。 高中还没毕业 , 就迫不得已辍了学 , 藏起荒唐的飞行梦想 , 在餐馆做起早贪黑的服务员 , 每个月工资三十七 , 其中的大部分要用来补贴家用 , 剩下的零零散散 , 小心翼翼地折在方巾里 , 攒够了就给自己买一盒友谊雪花膏 。
后来妈结识了爸 , 两个人一样的穷 , 恋爱时的活动只有轧马路 , 最隆重的约会是去看了一场《罗马假日》 。 两年后有家境较好的男职工向妈示好 , 妈却毅然决然地嫁给爸 。 23岁生下我时 , 她自己还是半个孩子 , 一边按着育儿书的步骤养育我 , 一边投身于家庭主妇的柴米油盐里 。 从此她的喜怒哀乐 , 全部和我有关联 。
3
从我5岁开始 , 妈就对我进行棍棒教育 , 坚信“毒打出才子” , 因此我的童年结束得特别早 , 没看过太多的《大风车》和《小龙人》 , 放学后吃过晚饭就规规矩矩坐在小方桌前写妈买的练习册 。
那个时候 , 妈是多么苛刻 , 戒尺就放在身旁 , 眼睛紧盯着我的答案 , 那嘴角一牵一扯、手掌抬起放下之间 , 都是我的恐惧 。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 , 我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 , 不是因为争气 , 是因为害怕 , 害怕拿着月考的试卷回到家里 , 妈的脾气鞭炮一般炸响 , 一手擒住我 , 一手鸡毛掸子打过来 , 爸在鬼哭狼嚎的气氛中叹气 , 什么都做不了 。
可是妈并不满意 , 她觉得女孩子除了成绩好 , 还该说英文 , 要懂音乐 , 言谈举止中要有点气质和才情 。
于是我的周六开始被字母装满 , 十几岁的我背着重重的书包 , 独自走四公里的路 , 穿过一个拥挤的市场 , 经过邮局、银行、报刊亭 , 走过下棋的老头儿们和树阴下聊天的老太太们 , 稀里糊涂地坐在教室里听一个半小时的英文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