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大行为让你的手“长”满细菌( 二 )


当然, 这并不是说就要对细菌 不管不顾, 适当使用消毒液可以达到杀死一部分细菌的功能 。 此外, 还要看看每天接触到的东西够不够清洁, 比如手机 。 在最近的细菌调查中, 平均每只手机上寄居的细菌多达10种240株, 其中有39株为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 以后洗手前, 别 忘了用消毒液擦拭手可能接触的东西, 包括电脑和手机 。 最关键的是, 得增强自身免疫力 。
为了达到真正有效驱除病原菌的目的, 洗手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 下面是洗手六部曲:
●用温水彻底打湿双手;
●在手掌上涂上肥皂或倒入一定量的洗手液;
●两手掌相对搓揉数秒钟, 产生丰富的泡沫, 然后彻底搓洗双手至少10~15秒钟;
●特别注意手背、手指间、指甲缝等部位, 也别忘了手腕部;
●在流动的水下冲洗双手, 直到把所有的肥皂或洗手液残留物都彻底冲洗干净;
●用纸巾或毛巾擦干双手, 或者用热风机吹干双手 。
2、用肥皂还是洗手液?(宝宝能用洗手液么)
洗手是用肥皂好还是洗手液好?是否标有抗菌的肥皂和洗手液除菌更有效?其实在家里, 只要按步骤充分洗净双手, 肥皂还是洗手液, 抗不抗菌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 然而在公共场所, 洗手液比固体肥皂相对更合适, 因为洗手液是每次按压后取得一定的量, 较少有被污染的问题, 而固体肥皂则因放置和被人们反复接触, 容易被各种病原菌污染 。 如果与感染源接触过(如护理病人后), 可以用含酒精的消毒洗手液, 进一步消毒和清洗 。
3、怎样才算洗干净了?
很多时候人们洗手只是蜻蜓点水, 沾点水, 涂上肥皂, 马上就冲掉, 整个过程3~5秒钟就完事, 甚至用手在水里蘸一下就算洗过了, 这样洗手很不到位 。 要把手洗干净, 除了要将肉眼可见的污渍洗掉外, 每次洗手需要双手涂满肥皂反复搓揉10秒钟以上, 然后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 如果怀疑接触了感染源, 还需要反复按照以上步骤彻底清洗 。
4、在流动的水下洗手和在盆里洗手效果一样吗?
在将肥皂和洗手液冲洗干净时, 应该采用将双手下垂, 让水从手腕、手背到指尖的顺序进行冲洗, 这样就不会让脏水再次污染手腕和前臂 。 用脸盆盛水洗手, 祛除病原菌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如果几个人在同一盆水中洗手, 不仅起不到除菌的效果, 甚至还可能带来交叉感染, 染上更多的病原菌 。
5、洗完手后怎样关水龙头?
在打开水龙头的时候, 手上的脏东西已部分转移到水龙头开关上, 洗完手如果直接用手关水, 会造成再次污染 。 因此, 在公共场所最好使用“感应式”或“脚踏式”的水龙头;如果必须用手关, 可以在洗完手后用干净的纸巾包裹在开关上关水, 或者在洗手的同时用肥皂和水洗净水龙头开关 。
6、擦干双手是必须的吗?
擦干双手不是可有可无, 而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 如果不彻底擦干双手, 病原菌很容易在潮湿的表皮上残留并迅速繁殖, 使用不清洁的擦手纸或擦手毛巾, 双手也会再次被病原菌污染, 前功尽弃 。 因此, 在洗完手后一定要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 包括指缝等处, 也可以用热风机吹干 。 实在没有条件时, 可以将双手自然晾干 。 在家里,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擦手毛巾, 并经常清洗 。
7、什么时候需要给孩子洗手?(过度洗手当心“洗”出皮炎)
一般来说, 在下列情况下, 一定要敦促和帮助孩子洗净双手:
●每次吃饭前, 或接触食物以前;
●上卫生间前后;
●与动物嬉戏后;
●户外活动后或外出回家后;
●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后;
●双手有明显的污渍时;
●与病人接触后 。
8、怎样在频繁洗手的同时保护好手部皮肤?(“百露德”儿童洗手液不合格)
经常洗手虽然有助于预防疾病, 但也容易造成手部皮肤干燥、粗糙 。 所以, 要在督促孩子洗手的同时, 注意保护好他的手部皮肤:
●用温度适合的水洗手, 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选用性质温和的肥皂或洗手液;
●用纸巾或毛巾吸干双手, 而不是用力擦;
●洗完手后抹上护手霜;
●经常帮孩子剪去指甲, 清除指甲边缘的肉刺 。
9、如果没有水, 怎样保持双手干净?
有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比如在旅途中, 无法做到随时用干净的水洗手, 这时可以使用湿纸巾、酒精擦手液等擦净双手 。 这些产品可以在商店买到, 最好购买一些小包装的湿纸巾、擦手液, 放在随身携带的小包里和私家车上, 以备不时之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