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缴纳社保分为不同的缴费档次?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缴纳社保分为不同的缴费档次?有什么意义?

文章插图
为什么缴纳社保分为不同的缴费档次?如果只设定相同的唯一一个档次不行吗?
我们在每一年缴纳社保的过程中 , 作为灵活就业的个人是会区分为不同的缴费档次,从60%~300%之间每10%递增一个档次,实际上是有几十个档次可以供我们选择 。当然你选择的缴费档次越高 , 那么对应的缴费金额也就会更高 , 所以说作为灵活就业群体,最常选择的缴费档次应当是60%~100%之间 。
而作为企事业单位在职群体,实际上也是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它是严格根据自己本人的工资标准来确定的 。如果说你的工资水平刚好是符合 , 你所在地区社会平均工资60%~300%之间 。那么就选择按照你的工资标准为基数,来建立社保的缴费基数 , 全额扣除自己所应当承担的三险一金的费用 。这就是我们的缴费档次 。而有的人他的工资可能高于300%,这样的话就按照最高缴费基数 , 300%来确定社保的缴费基数 。有的人工资低于60% , 那么就按照最低缴费基数 , 60%来确定社保的缴费基数 。
【为什么缴纳社保分为不同的缴费档次?有什么意义?】由于本身工资待遇水平,每个人都是有所不同的 。当然在设定社保缴费基数的过程中,也会分为不同的缴费档次 。这样的方式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毕竟它能够涵盖大部分人群工资的标准待遇 。也能够使大部分人群接受合理的缴费基数,如果说仅仅只设定一个档次,假设按照社会平均工资100%档次来设定 。这样的话对于一些高收入群体,或者说对于一些低收入群体,似乎就会有些不合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