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我们不如理智的思考一下:一个男人为什么没办法执行父亲的角色?难道单纯地是由于男人工作太忙造成的吗?当然不是 。
1、应试教育的问题或者工业城市化问题
农业文明中, 孩子有很多的生存技能需要从父亲那里传承, 比如说木匠是祖辈传下来的, 必须要服从父式教育和管理, 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 。 但是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孩子不再需要去父亲那儿学习, 到处都可以获得知识, 父亲的作用被削弱了 。
另外,应试教育导致在孩子早期、未成年前, 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无从下手, 孩子整天就是学习, 母亲照顾孩子的起居 。 还有, 就是中国的家庭关系, 西方国家夫妻关系是第一关系, 所以丈夫和妻子对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等同的 。 但中国不同, 中国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 第二关系才是夫妻关系 。 亲子关系中, 显然母亲对孩子更亲, 本来就摇摇欲坠的父子关系, 又被挤了一下 。 父亲进一步退居二线 。
2、传统观念导致男人远离孩子
【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当中, 本身父亲就不是重要的角色, 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传统意义的家庭 。 家长制也是中国的传统, 家长制就是父和孩子之间的这种关系, 不仅仅是血缘、亲情关系, 还有一种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 就是父为子纲, 即上下级关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父亲会不自觉的提醒自己“要保持威严”, “不能离孩子太近”, 这是一条迈不过去的沟壑 。
3、男人害怕担当父亲
从心理学角度讲, 男人长大必须要期待一个重要契机, 就是要摆脱对母亲的依恋, 而这种摆脱的阶段对于他是痛苦、焦虑的 。 所以男人在潜意识里对于孩子的诞生和到来总是“悲喜交加”, 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 他童年的焦虑和分离的痛苦会呈现出来, 他会有些害怕, 担心妻子有了孩子后, 他又要面临分离 。
对于男人影响更大的是情感, 因为妻子的情感势必要转移到孩子身上去, 所以丈夫会有被忽视感, 这种被忽视感与他童年和母亲分离的痛苦会产生联系, 等于放大了他的恐惧 。 因为每个人心里面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那些早期受到的创伤和痛苦恐惧, 让他经常在成人的角色与孩子的角色之间转换 。
男人是矛盾的动物, 他既渴望爱, 女人给他独一的专属;他又害怕, 得到了太多的爱, 又会受到束缚, 没有了自由 。 他既想得到子嗣继承血脉, 但是他又害怕孩子出生, 他的爱会失去 。
系统地看问题, 为中国式家庭寻找出路
中国这几代的男人和女人都不懂如何处理情感问题, 这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危机 。 男人把生活的焦虑投射到工作上, 女人把焦虑投射到孩子上, 都是无法处理自己的状态 。 父亲缺席了, 孩子可能出现问题, 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 如果你简单地认为是男人的问题, 那么只能造成社会中男女之间彼此的仇视、孤立和怨气, 只会导致孩子与父亲更大的隔离 。
问题的正解是:女性需要去发展除了家庭之外, 作为一个人的生活 。 女性的天空很大, 如果单单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家庭主妇的角色, 那么, 她是在浪费生命 。 一个男人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那么, 他无法去面对一个核心的主题, 就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情感, 如何面对自己的脆弱, 怎么去挑战一个女人, 而不是像躲避妈妈的小男孩一样去生活 。
父母、男女都要思考, 到底该怎么做, 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家庭恢复些乐趣与和谐 。
推荐阅读
- 老外评价中国人,钱比家庭更重要
- 中国式早教鸡汤!鸡汤虽多,可不要乱喝噢~
- 痛苦的中国式家庭陪伴,为什么陪伴是伤害?
- 怎么灭绝蟑螂(家庭如何灭蟑螂最有效的方法)
- 从张靓颖妈妈,看原生家庭对婚姻关系的伤害
- 妈妈心情愉快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 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你能做的只有靠自己
- 修杰楷&贾静雯:这个再婚家庭怎样给孩子完满的爱?
- 中国人最不认可的成功,就是家庭和睦,人生平淡
- 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怎么处理孩子之间的公平与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