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个人ip打造的5个步骤 如何个人ip打造?( 二 )


第二步:建立自己的内容矩阵及分发矩阵, 低成本引流这一部分跟内容运营类似 。 在这一步, 你需要构建符合你定位的内容矩阵, 不断的重复、强调、曝光, 刺激别人记住你, 前期你可能只是单一的在朋友圈、公众号、微博上做, 后期你要更系统建立自己的传播矩阵, 并且监控效果, 调整投入度 。
以下列举一些对运营人有用的传播阵地, 比如:

  • 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今日头条、百家号、简书、豆瓣、喜马拉雅、映客、抖音……
  • 投稿平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专业知识分享平台:混沌大学、在行、网易云课堂、知乎Live、荔枝微课、千聊
  • 线下:社群聚会、沙龙、行业会议里做分享嘉宾, 输出观点, 圈粉
小马鱼运营圈子
第三步:将上述流量引到私域流量池里, 做互动留存请在做内容分发时, 一定要埋钩子, 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曝光, 而是认可你的用户可以顺藤摸瓜的找到你, 进入你的私域流量池, 为之后的付费转化做准备 。
有的人很清高或者是嫌麻烦, 不愿意与用户互动, 只愿意做单向的输出, 造成的问题就是你可能并不是那么了解用户的需求, 在接下来要做成产品收费的环节你可能就会自嗨 。
另外, 市场上的竞品蛮多的, 比如都是做知识付费, 如果你没有提前把用户圈起来, 给他们提供价值, 展示你的专业, 晒出你的成功案例, 用户可能并不觉得非你莫属 。
互动留存里面的具体动作非常细, 主要是通过朋友圈打造和社群运营实现的, 大家可以回过头去听之前的内容 。
第四步:变现, MVP初探市场, 从免费到收费这一步是开始变现的重要一步, 很多人也死在这里 。 MVP(最小可行性产品)是精益创业里的一个概念 。 就是说, 产品开发前, 先以最小的成本去实现它的功能, 推出去给小范围用户用, 验证需求, 收集反馈 。
你不要着急去开发系列课程甚至做宣传网页, 你可以和社群合作做些免费分享, 看反响怎么样, 再推出9.9元一节的微课, 看还有多少人付费来, 逐步加价 。
需要提醒的是, 每一次免费展示的机会要珍惜, 要让人觉得超出预期, 值得付费 。 但免费的阶段不要长了, 当用户习惯了你是免费的时候要收费就很难了, 而且收费可以让你精进, 进步更快, 对自己要求更高 。
第五步:构建产品组合, 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当你开始推出你的产品并为其定价时, 我建议初期一定要有一款高性价比的, 易于传播的, 容易累积口碑的引流款 。
比如我自己从一开始的一两款知识付费产品到现在就已经形成了矩阵 。 如果我一来就是高价的线下课或者toB的咨询会很难打开局面, 所以我先设计了五六十块钱的书和99块的音频课作为引流款, 然后其中有进一步系统学习需求的用户再报名更贵的线下课, 还有一小部分公司的创始人从书里或者文章里认识到我, 请我做内训或者运营顾问 。
这样的产品设计, 可以满足本地和外地用户、满足付费能力高和低的用户, 满足喜欢看书、喜欢听、喜欢线下课等不同形式的用户 。 把用户价值最大化 。
凯文·凯利的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 在我身上得到了应证:
他说, 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创造者, 你不需要数百万粉丝 。 作为一名工匠, 摄影师, 音乐家, 设计师, 作家, 或发明家, 你只需要1000个铁杆粉丝就够你活得滋润了 。
但是我要补充强调的是, 在当下这个社交异常发达的环境下, 你需要与这1000个铁杆粉丝直接联系, 直接互动, 长期留存 。 而不是通过中间渠道给你带客户, 你只交付服务 。
好嘞, 上面5步做完之后, 你基本树立了自己的一个差异化的公众形象, 有了一定粉丝, 并且多多少少能变现了 。 整个过程跟打造一个产品是差不多的呢 。
接下来就是跟所有的项目一样, 按PDCA(也就是戴明环理论)不断循环优化, 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引流的能力), 不断打磨迭代产品(提高转化的能力) 。 你的人生会进入一个非常棒的正循环, 你会觉得越来越自由, 现在开始就试试吧!
运营在未来一定会持续是个热词, 但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和边界的词, 你可以与我同行, 我和我的社群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去研究运营, 这样可以随时update你的运营知识不落伍 。
2020年我重点会研究“运营+“ 。 如果你已经是某个行业的资深人士, 如果你想通过运营+给你所处的行业带来革新, 给你自己更多人生可能性, 欢迎与我取得联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