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切入一个领域掌握核心模型都是活动运营非常必要的一个能力 快速学习的能力有哪些?( 三 )


速读能力的基础来自于中学时候语文课大家做过的大量阅读理解功课 , 在那个时候也许我们只是抱着应对考试的目的在锻炼一种正确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 。 但是基于快速理解核心知识的实际运用目的 , 阅读理解教会我们最重要的是两种能力:
理解一篇文章的结构模式:序言阐述背景-案例建立基础理解-分析部分进行案例拆解-核心结论部分 。 所以能够掌握主要的文章结构模式就能够快速定位文章的核心内容大概会出现在什么位置 , 你也就知道核心结论部分是你真正需要掌握的而其他部分的内容仅是补充 。 当然文章的主要结构还有很多种模式 , 一些专门进行方法论和理论阐述的文章一般也会把核心结论提炼到头部便于阅读 , 如果对文章基本结构还不太熟练的可以适当回顾一些当年学习的阅读理解方法 。
正确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为什么阅读理解的题目能够难住这么多考生 , 正是因为受制于作者的写作能力和目的限制 , 并不是所有文章都能够清晰准确的把核心结论和观点呈现出来的 , 甚至有一些还刻意的进行艺术加工用更模糊的手段来传递 。 所以能够有效和正确剥离核心结论以及观点的能力也决定了速度能力的有效性 。 如何提升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 , 没有太多捷径 , 方法中学语文老师也教过你了 , 多看 , 然后尝试写下来一个文章的核心观点 。
当然最快速寻找找有效的信息没有中学阅读理解考试那么可怕 , 非艺术作品类的大部分文章有效信息都是明确直观的 , 掌握速度能力并不难 , 也无需专门去学习复杂的方法论 , 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 以一本书/文章为例:先看目录/标题匹配信息范围—略过各种案例、推导和背景—找到核心总结段落—如果有任何图形化展示的内容在核心内容后有限浏览加深核心内容理解—如果对核心内容存疑或者理解有偏差以这个优先级回顾内容:案例-推导-背景 。
结合检索和快速理解的能力 , 你就能够具备基于任何具体问题的快速学习能力 , 通过即刻的实践并发掘问题 , 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第一种快速学习能力 。 但这样的快速学习能力一般只能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单点的问题 , 掌握的是具体领域部分的核心方法论 。 而当我们面对一些更加复杂的场景(要解决更快复杂的问题 , 要快速接收一个全新领域的工作 , 要应对明天的考试而完全没有去上过课) , 我们需要依赖快速学习能力帮助我们去掌握一个领域的更加完整的核心知识以应对未来会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的时候 , 能够将领域内的各种知识提炼、归纳形成知识体系的意识和能力就是我们所需要的 。
如何进行知识体系搭建在跨界思维部份有介绍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对那些花很少力气学习但是成绩很好的学霸的分析得出的共性结论在于 , 这些学霸有一种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 , 能够不断把一个领域学到的知识提炼出核心 , 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以对这个领域形成全面的理解 , 并且从更本质的角度去解决一个领域的具体问题 。
这个就是为什么构建知识体系是真正的快速学习能力的内核 。
而构建知识体系更多是一种习惯 , 而并不是复杂的方法论或者能力 , 只需要你在一个连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有意识做以下的事情;
1. 当着手了解一个全新领域的时候 , 第一时间是画出当下你所理解的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框架 。 例如你希望学习如果投资股票 , 你应该画出的是一张罗列出股票市场运作原理、影响股票行情的信息来源、判断一个股票基本情况的框架、通过什么操作工具让我接入股票市场的逻辑图 , 这个逻辑图体现了你如果通过信息搜集和股票基本信息的判断做出投资决策 , 然后如何通过操作工具进入市场和通过运作原理实现盈利的逻辑 。 当然这个阶段对于领域的知识体系理解往往并不全面或者错误 , 但是以一个框架的梳理开始能偶帮助你找到具体的着手点以及从一开始就带着构建框架的意识去寻找核心知识 。
2. 基于一个初始的知识体系框架 , 你就可以开始着手去填充体系内的关键信息 , 把每一个信息填充当作一个具体的问题去处理 , 利用前一个快速学习的模式去快速有效的找到这个部分的关键知识 。 在逐步理解这些关键知识的过程中 , 你的体系应该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