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知识常识题 三农常识( 二 )


玉米祖先在美洲 , 1492哥伦布从古巴带回玉米 , 这种当时这种很稀奇的植物 。中国本不产此物 , 某些电视剧让唐代 , 宋代人家院子里挂上玉米棒子 , 那是胡扯 。玉米据说是1512年传入中国 。(我在后面会专门讲述) 。有一种推断说是 , 中国最早发现了美洲 , 证据就古代史书中记载扶桑国 。扶桑就是玉米 。现在我把记述扶桑国纪录附上
梁书卷54
扶桑国者 , 齐永元元年 , 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 , 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 , 地在中国之东 , 其土多扶桑木 , 故以为名 。”扶桑叶似桐 , 而初生如笋 , 国人食之 , 实如梨而赤 , 绩其皮为布以为衣 , 亦以为绵 。作板屋 , 无城郭 。有文字 , 以扶桑皮为纸 。无兵甲 , 不攻战 。其国法 , 有南北狱 。若犯轻者入南狱 , 重罪者入北狱 。有赦则赦南狱 , 不赦北狱 。在北狱者 , 男女相配 , 生男八岁为奴 , 生女九岁为婢 。犯罪之身 , 至死不出 。
我不知道专家是怎么推断的 , ”扶桑叶似桐” , 玉米叶和桐叶有什么相同之处 , 我不得而知 。说它初生如笋倒有一定道理 。但以次认为扶桑就是玉米 , 有些专家未免有些武断 。有人认为扶桑国就是日本 , (后来很多时候以扶桑指代日本)但是日本也没有两万余里 , 唐代日本派遣遣唐使 , 坐船走南线 , 快着三日可达中国 。两万余里 , 这么远就有人认为是美洲 。还有的人郑和下西洋到达美洲 , 这更叫人匪夷所思 。我自我认为这不大可能是美洲 , 首先扶桑这种植物不可能是玉米 , 再个当时美洲没有成熟文字体系 , 印第安人没有文字 , 玛雅人的文字是天书没几个人懂 。
哥伦布把玉米带回西班牙 , 西班牙把玉米带到全世界 。西班牙占据吕宋(菲律宾) , 很可能玉米从吕宋(伴随而来的还有梅毒 , 围城里方鸿渐曾经为此做报告) 。资料里说中国最早对玉米记述是嘉靖39年(1552年)《平凉县志》里 , 当时叫它番麦(和番茄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玉蜀黍种出西土 , 种者甚罕 , 说明当时种植人很少 。因为是新引进品种 , 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推广就有一个新名字 , 除了番麦、玉蜀黍、西天麦(好笑 , 象是唐僧带过来一样) , 还有包谷、苞谷、六谷、腰芦等名字 , (至于其它叫发大家可以贡献几个) 。当时引进来是多用来做副食品 。后来由于它适应性强 , 且容易栽培 , 春玉米又比其它春播植物成熟早 , 易于填补青黄不接时候空白 , 因此很快成为山区地区农民的口粮 , 后来逐渐扩散到平原地区 。20世纪50年代后玉米栽培大为发展 , 超过栗成为第三大粮食作物 , (前两位稻、麦) 。
玉米现在多作为饲料使用 , 当然也开发甜玉米等新品种食用玉米 。请问世界上玉米吃法对多地方是在那里 , 是在墨西哥(不愧为玉米的故乡) 。玉米还有重要一条做爆米花 , 三十年代的美国就是爆米花加电影的时代 , 看电影吃爆米花是当时一种时尚 。
当然玉米也可以酿酒 , 山区很多地方就以玉米酿酒 。湖北西部有些地方玉米酒就很不错 。

上面有的人提到吃玉米面的时代 , 那个时代谁没吃过玉米面 , 那时是有的地方是60%粗粮 , 40%杂粮 。玉米在那个时代人已留下深刻影响 。
窝窝头也称窝头 , 是过去劳动人民的主食品种  , 用玉米面 加少量“起子”(即小苏打)或食碱蒸成 , 因底部有凹窝得名 。加枣儿蒸制叫枣窝头 , 调入红糖的称糖窝头 , 加入葱和盐的称咸窝头 。过去一般百姓只有年节待客或收获小麦季节才能吃上几顿白面馒头 , 平常都得吃窝头 。当然有些人为了调换口味 , 偶尔也吃些窝头 , 现在超市也卖玉米窝头 , 严格来说不叫窝头 , 因为它没有窝 , 它加入麦面吃起来就没有那么粗糙 。过去窝头可是比较粗糙 , 是越嚼越多让人难以下咽 。老舍先生就是吃窝头长大 , 所以他的作品就贴近民众 , 相比而下徐志摩、林语堂、胡适等就了好多庸俗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