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工艺流程教案 北京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案( 三 )


〖答案〗
碱: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
〖板书〗
4、酸、碱、盐的定义
【布置作业】
P29 1、2、3、6 做在书上 。
北京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一、投影: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异:1. 溶质: 以质量表示 以物质的量表示
溶液: 以质量表示 以体积表示
2. 单位: 1 摩/升
同: 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
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
意事项 。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 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 过程:
(1) 准备工作:检漏
(2)操作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三、误差分析
依据公式 C=n/V 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 。造成n的误差可由⑴称量⑵转移洗涤造成V的误差可由⑴俯视或仰视造成,⑵未冷却等
例如:
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
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
称 NaOH固体时,把 NaOH放在纸上
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
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
容量瓶未干燥
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
四、讨论
国外教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请评价 。
例题:
1、溶液配制:
欲配制 1000 mL 浓度为 0.12 mol·L-1 的 NaOH 溶液,需要的仪器是 ( )
请选择配制过程所必须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为( )
1)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匀 。
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
3)在托盘天平上先称取洁净干燥烧杯的质量后称取( )g NaOH
4)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 。
5)向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使其恢复室温 。
6)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mL 容量瓶 。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代号) 。
A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 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100mL
C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量筒量取 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慢慢倒入烧杯中
练习:略
北京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对盐类水解的应用有大致的印象 。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对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
情感目标
使学生建立起“事物变化,内因是决定因素,外部因素是变化的条件”的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观 。
;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前面所学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
教材密切联系上一节,引导学生联想盐溶液是否呈中性 。并通过〔实验3-1〕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组成该盐的酸或碱的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把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联系起来,为分类讨论盐类的水解奠定了基础 。
在分类介绍盐类的水解时,重点说明盐类电离产生的弱酸或弱碱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所产生的影响,并配以形象化的示意图,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是本节教学重点 。之后,教材提及强酸可碱盐不水解,并简单说明其溶液呈中性的原因 。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前两类盐水解的本质 。关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大纲没有要求 。

推荐阅读